尽管大连冷链产业蓬勃发展,但仍需应对全国冷库行业的共性难题。当前,我国冷库空置率高达36%,区域性供需失衡显著,华东、华南库容过剩,而中西部及部分物流节点资源匮乏。大连虽属沿海冷链集聚区,但也面临租金下行压力。例如,华东地区普通冷库月租已从2021年的3.5元/㎡降至2.1元/㎡,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从18%缩水至7.2%。
对此,大连冷库企业正探索差异化竞争路径。一方面,依托保税政策和技术优势,重点发展高标冷库。太平湾项目规划了1.5万吨全自动保税冷库,支持跨境物流和供应链服务,满足生鲜电商、医药冷链等新兴需求;另一方面,推动“冷链+产业”融合,例如配套预制菜加工厂和恒温解冻车间,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服务溢价能力。此外,大连港通过整合航运与铁路资源,打造“港口—内陆”冷链通道,降低农产品损耗率,增强区域辐射力。
面向未来,绿色转型与数字化将成为破局关键。大连冷库项目已引入光伏储能设备,利用峰谷电价降低能耗成本,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调度。政策层面,《“十四五”冷链物流发展规划》的持续实施,将为大连申报国家骨干冷链基地、获取改造补贴提供支持。若能把握预制菜、跨境贸易等增长点,大连有望在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,引领东北冷链产业高质量发展。